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 天作不合 > 第40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章

  天作不合

一行四人边走边问,将叶城北面几个较大的市集都转了一圈, 最终没能如愿碰上从松原郡过来摆摊贩卖“凤羽草”的山民。


将近两个时辰脚不停步, 赵荞到底是累着了。


疲累加上失望, 她就开始毛躁躁耍赖皮。拽着阮结香的胳臂,脚步拖拖沓沓,沿路东张西望。


果子没吃完又喊着买糖堆串儿, 跟糖堆儿摊主没边没沿聊半晌;看见个卖香囊的摊子又凑了上去, 说自己启程时的那香囊已经不香了, 闹着贺渊帮她另挑了一枚新的,转头又同买香囊的小贩相谈甚欢。


她跟人都只聊些有的没的,家长里短、风俗人情,根本不像是为着正事在打听什么,完全就是嘴巴闲不住。


最终,她在看到一间气派的酒肆时, 更是索性停下不肯走了。


这间酒肆不小,足有三层楼,在整条街市上格外显眼, 想来该是本地响当当的招牌。


此刻酒肆中或许有什么表演,“咚咚咚”的激越大鼓声伴着震天喝彩之音,惹得从门口路过的行人都要忍不住探头朝里张望一番。


赵荞仰头望望酒肆旗招上那三个笔走游龙般的大字,撇了撇嘴,扭头对贺渊道:“我要去那家吃午饭。”


“这里不比……家中,午后市集就散,也没有夜市, 估计下午问不到什么,”贺渊冷静的神情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不如回客栈,吃过饭后你就可以直接休息,我也好安排旁的事。”


韩灵也觉贺渊的提议有道理。


他们能在此地逗留的时日不多,既没找到贩卖“凤羽草”的山民,不如早做安排,尽快启程赴松原郡。


那边多是当地人,按理会比这里容易打听到进崔巍山隐秘小道。


赵荞挽住阮结香的胳臂,将周身大半重量靠在她身侧。


此刻大街上人来人往,有些事她不方便细说,况且此刻她累得心中起火,也没耐心解释自己到要做什么。


“那你和韩灵先回。”


“不行,”贺渊严肃直视她,“你得待在我看得见的地方。”


赵荞道:“那你就老实跟着我。反正我是走不动了。”


贺渊拿她没法子,稍作让步:“先说好,吃完饭就走,不许喝酒。”


赵荞嗤之以鼻:“不喝酒我进酒肆干嘛?”


贺渊深吸一口气,抿唇撇开头。看上去是想吼人却又忍下了。


“那就直接回。若走不动,结香可以背你回去。”


“呸!你是铁打的,结香又不是,她也累啊!”赵荞直接拖着阮结香往酒肆去,边走边扭头对贺渊挑衅轻嚷,“你怎不说你自己背我回去?若你敢背,那我就回去。”


她分明故意气人,说话时眼神、腔调全都娇娇横横,看上去活脱脱就是个叫人头疼的赖皮作精。


贺渊不知想到什么,微僵片刻后牙根紧咬瞪着她的背影,仿佛周身血液都在瞬间直冲头顶,面红耳赤直到脖子根。


分不清是气恼还是羞窘。


这种时候,深知赵荞脾气的阮结香很聪明地选择了闭嘴。


眼见无人圆场,韩灵赶忙拉着贺渊跟上:“行了,我就没见你犟赢过她。有什么话进去坐下再说。”


长腿迈进酒肆的瞬间,贺渊神色复杂地撇头向熙攘人潮中望了望,无声又无奈地低叹一声。


*****


此刻正是饭点,一楼大堂内高朋满座。


正中有个戏台子,有红绸从上头横梁悬空而下,末端缠在戏台正中的说书姑娘腰上。


说书姑娘身着浅灰色宽袖袍,与腰间红绸成鲜明对比,分外惹人眼目。


台子两侧各摆了一个大鼓,两名孔武有力的年轻男子各执鼓槌,鼓点韵律恰如其分地配合着正中那名唱鼓书的姑娘所讲情境,倍添声色,引人入胜。


离台子最近的几桌是拼在一起的,坐了十几个着武袍的少年少女,意气风发地喝酒吃肉,听书笑谈,十分捧场地拍桌喝彩,将场面吵得愈发热闹。


店小二热情迎上来:“几位客官,一楼堂内暂无空座,诸位看看要不上二楼雅座?”


二楼雕花围栏后有珠帘红幔隔出一间间小巧雅座,有些客人正执酒凭栏,俯瞰着堂中的鼓书表演,时不时也爆出喝彩声。


赵荞点点头:“成。我们外地来的,还是头回见识这种鼓书呢。劳烦小二哥给寻一间听得清楚些的。”


店小二将他们领到二楼正对戏台那一侧,径自去了最角落那间。


“旁边两间眼下都还空着,这样没有旁的客人吵着几位,能听得清楚些。”


赵荞颇为满意,美滋滋坐下来点了酒菜。


贺渊没好气地轻瞪她一眼,绕过她坐到韩灵身旁,以此对她在百忙中还不忘吃喝玩乐的行为表示谴责。


店小二瞧出赵荞是四人中做主的那位,赶忙道:“客官不尝尝‘松花酿’么?这酒淡而柔,不上头,午间小酌最为合适。”


“松花酿?就你们旗招上写的那个?”赵荞以食指挠了挠耳后。


店小二稍愣,旋即又若无其事地笑道:“以往的旗招上是‘松花酿’,年前东家才让换了,如今的旗招上是咱们店的商号,‘一江春’。”


“哦,我不识字,见笑了,”赵荞尴尬笑笑,“那个,听你说那松花酿似乎偏清淡?”


“若您想尝尝烈点的酒,那就‘绿裳,”店小二瞧她不似习武的身板,料她酒量不会很大,便又道,“不过这酒可烈,行伍的战士都扛不过半坛子,没个三五时辰那都站不直。”


贺渊再按捺不住,投来一记冷眼警告。


赵荞给他瞪回去,又对店小二道:“就先来一壶‘松花酿’尝尝再说吧。”


店小二退出去后,大家怕突然有侍者进来上菜,只能捡几句闲话聊聊。


桌上有三个事先备好的小碟子,一份炒糖豆,一份果脯,一份鲜果。


分量都不大,想是给客人在等上菜的间隙打发时间的零嘴。


韩灵拈了几颗炒糖豆放进口中,笑瞥赵荞:“我就奇怪,你挺聪明一姑娘,怎么那么不爱读书?若你肯将到处与人磕闲牙的精力花一半在读书上,想必不是池中之物。”


赵荞年少时曾在官办明正书院求学三年,一个月里在老实坐在讲堂内的时间加起来最多三天,逃学逃得夫子们都没了脾气,最终以所有功课交白卷的惊人之举“完成学业”。


这事当年在京中也算轰动一时,韩灵自是知道的。


这大半个月朝夕相处,他看到了与京中传闻不尽相同的赵二姑娘,心中很是为她可惜。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oshuqxsb.com 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oshu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