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 穿越红楼去写文 > 25.发放福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25.发放福利

  穿越红楼去写文

所谓的全灶,就是做饭的丫头,顶尖的全灶,家常菜做得,也能整治酒席。


虽比不得大酒楼里的厨子出色,更不如荣国府里顿顿不重样儿的厨娘,但寻常人家待客也足够了。


“等过几日等其他牙子送的厨娘来了,叫她跟着做些菜,看看手艺再说。”


贾琮穿越来了这么久,也见识了寻常人家吃的家常菜,左不过是萝卜豆腐青菜白菜,惯常是群英荟萃,不,萝卜开会,再加馒头咸菜,就是家里请客,也不过再多添一两碗肉就是。


用全灶的官宦人家,比寻常人家好些,也好不到哪里去。


红楼位面的官员薪俸嘛,绝对是算不上高薪的。


有贾珍作证,皇帝不赏银子,某些穷官儿连年都没法过。


贾珍自己都说,世袭官儿里,似荣宁二府这样富贵的,不过一二家。所以,皇帝抄荣宁二府,那是顺应民心。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同是世袭,凭什么你荣宁二府能过得如此逍遥?


抄了荣宁二府,不但大快人心,还能充盈国库,一举两得。若买个厨娘来,只会做素菜豆腐,一说治席,就多做两碗肉呈上来,那还不如不买。


“不过,白牙子说这厨娘是个寡妇,一人拖着三男二女五个孩子,若是我手里不缺钱,不如将这一家子都买了。两个女孩子,正好当丫头使,三个男孩子,大的可以帮忙做工,小的也能干些活。我想……”


赵国基迟疑了一会,方说道:“横竖花钱的钱也不多。环哥儿时常到这宅里书房来写文章,也缺两个照管书房的丫头,如果那厨娘手艺不错,就权当做回好事,买了这一家子。”


贾环又不是贾宝玉,离了丫头就没有丝毫自理能力?


弄两个丫头在身边,这是要□□添香还是要□□添香呢?


贾琮腹诽着,转念一想,世情如此,戏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书生,身边还带着个书童呢,书房里要没几个磨墨铺纸的丫头,那也不好说是读书人的书房。


不过,赵国基主动提出要给贾环添两个丫头?


贾琮扁了扁嘴。好吧,赵国基到底是贾环的亲舅舅,为贾环考虑也很正常,不在意血缘的古人是极少数的。


这人嘛,要没点私心,那是圣人,骨头都化水了。


略纠结了一会,贾琮就将心思放到了今日的正经事上,到月底了,该算账发福利了。


贾琮今日出府就为这事,倒不是他不信任赵国基,只是赵国基是典型的古代人思维,提供伙食又发工钱,这待遇已经好得没边了,还给别的东西,天打五雷轰,钱多烧的。


贾琮要是不来看着,赵国基说不得就当没有这事儿了,反正那些干活的穷小子未必敢吭声儿。


但贾琮绝不赞同这种想法,说实在的提供伙食,看似浪费,但实际上保证了工人的饮食营养和饮食健康,不容易染上什么传染病,然后病倒一个,祸害集体。发东西呢,是为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领东西了——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


赵国基敲着手上的响锣,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说你呢,没到三个月,排什么排,排着好玩呐。还有你,转什么转,头都叫你转晕了,不领就出去。”


一条长蛇很快排了起来,旁边的墙根底下,做活还未满三月的小子们聚在一起,满是艳羡地看着排队的人。“孙大石,来,在这里按个手印,往前面去领东西。”


从白牙子那儿买来的小子陈词,不停地重复着这句话,一只手放在桌上,手指按在翻开的册子上,另一只手的手臂习惯性的往前指着方向。


被叫到名字的孙大石,看了看自己的手指,在身上蹭了蹭,小心翼翼地在册子上按下指印,犹豫地问了一声:“好了吗?”“好了,好了。”


陈词挥挥手:“过去吧。”


走到前面的,盖了油布的车上堆满了大大小小的油纸包。“孙大石,一斤面,两尺青布,两块混合皂,自己打开看看,有没有少的?”


另一个小子常谕从车上取过一个纸包,交给孙大石,随口嘱咐了一句。这里发的混合皂,就是残次的肥皂,重新凝固分割,味道怪了些,去污力还可以。


贾琮既然要做高端产品,也懒得再想法子卖出去,直接用来发福利了。孙大石忙不迭拆开纸包,看了里面的东西,发现果然常谕所说,感恩戴德地满口道谢:“谢谢小哥,谢谢赵管事。”


谢过了陈词常谕和赵国基,孙大石又朝着坐在一边的贾琮诚惶诚恐道:“谢过小爷,小爷福寿双全。”


贾琮点了点头:“以后好好做事。”


弯弯窄窄的胡同里,孙大石摸着塞在怀里的纸包,昂首挺胸地大步往前走。“哎呦,这不是孙家老大,下工了啊!”


有熟人打着招呼:“你家来客了。你知道不?”


孙大石回过神,笑道:“还不知道呢。我先走一步了。”


低矮的屋檐,不到肩高的黄泥墙,地上摆满了残破的瓦盆陶碗,水滴落在瓦盆陶碗上,奏响一曲萧瑟的旋律。“大哥。”


正坐在门槛上摘着菜的小女孩,抬头看见孙大石回来,立刻将簸箕扔到一边,朝屋里喊道:“娘,大哥回来了。”


“回来了,就回来了,你嚷什么?”


屋里出来一个满身补丁的枯槁妇人,声音里却有掩饰不住的喜悦。“大石回来了,一段时间没见你,长高了也长胖了。”


跟着出来了一个妇人,一身发白的衣裳,满脸讨好的笑。


孙大石上前行了礼:“三婶子。”


说着,孙大石又将纸包儿掏出来给他母亲:“这是今日发的,里头有两尺布,娘拿去做身衣裳吧。”


孙母接了纸包,笑得鱼尾纹都出来了,口上却怨怪道:“我做衣裳做什么?倒是你,要到外头干活,不穿体面点怎么使得?我可是听人说了,你们那作坊里,管得可严了,衣裳不干净,就不让进去。”


孙大石道:“那是有的人,满身脏兮兮的,一点不讲究。让他进去了,就是管事不撵,我们还怕他污了货,害我们拿不到钱。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那都有规定的。只要收拾的干净,就算衣裳上有补丁,管事也从不拦着。”


“说是那么说,人家都穿好衣裳,你穿破衣裳,像什么话?何况,你这段日子又长了一截,旧衣裳都短了。这布给你做衣裳,你换下的旧衣裳,我正好改一改,给你妹妹穿。”


孙母径直拿定了主意,又将纸包拆开,高兴道:“还有一斤白面呢。正好留着冬至包饺子。”


“留着做什么?到冬至,下月又该领东西了。难得婶子来一回,正好待客。”孙大石看着妹妹一脸馋相,忍不住摸摸妹妹的头,同他母亲说道。说着又摸了摸肚子:“今儿吃的那包子,面发的倒好,就是肉少。那几个厨娘还是花钱请来的,怪不得管事要另外买人呢。”


孙母横他一眼,骂道:“有肉包子吃,还嫌肉少。往日连饭都没得吃的日子,你都忘干净了。”


骂归骂,孙母却没驳回孙大石的话,只是掏出几十个钱,给了孙大石的妹妹,让她去买肉来。


“听说你们那作坊里又要招人了,你婶子来,是想问你,能不能帮你弟弟说个情儿,也让他进去做活。”


“是啊,大石,你弟弟跟你自小要好,你如今出息了,也拉拉你弟弟……”


秋风吹落残菊,一地落英,几叶绿黄,石阶犹有冷香。绿色的纱窗被人轻轻推开,露出一张巴掌大的俏脸来,鬓边一朵绿菊微微颤动,一只冷蝶环绕其间。


云光暖照,蝴蝶光华流转,方知竟是花非花,蝶非蝶,俱是巧夺天工的金玉首饰。


薛宝云往窗外看了一圈,静悄悄无一个人影,只得竹影青苔,虽白昼亦如昏夜。


于是心中大定,转过头,悄声对丫头道:“凤儿,把书拿出来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oshuqxsb.com 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oshu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