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 [红楼]佛系林夫人 > 第72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红楼]佛系林夫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林如海可算是将自家书肆即将出版的试题集全部做了一遍,又请一些挚交好友帮忙纠了错,自己也对照着典籍将一些有错的地方改掉后,他才将比试题集的数量更多的答案,交给了贾数。


经此一役,林如海倒是真的觉得,原本一些都快被忘掉的小知识点,全都回想起来了呢!


甚至于,因为做题的时候发现还有许多书上的内容并未完全掌握,林如海将那些内容找出来认真研读之后,觉得自己的学识比之前更好了!


林如海犹豫着,他是不是该将那些没有被贾数选中的试题都找出来做一遍呢!


林如海看着贾数时,满脸复杂。


贾数看得好笑,凑过去亲了亲他,然后拿着答案便让人送到了印刷坊。


她也没想到,林如海竟然真的可以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将她准备出书的那些试题全部做完——


虽然古代书里的字大如斗,一本书里面的真正内容并没有多少,而且还有她特意找人制作出来的鹅毛笔,但跟林如海大腿一般高的试题能这么快就做出来,也足以说明林如海这段时间是真的有在用心做题。


林如海看着贾数离开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而后回到卧室直接躺在了床上,趁着这难得的休沐,躺在床上睡了一整天,这才缓过来。


然后,他再去上值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季儒从未对林如海落井下石,后来因为林如海升职到侍读学士,主持编书,又将他给提拔到身边参与编书工作后,两人的关系就突飞猛进了。


虽然还算不上至交好友,但在翰林院,季儒已经是林如海关系最好的同僚。


林如海前两天的状态季儒看在眼里,但因为他在编书的时候并没有出错,本人似乎也只是疲累,精神状态还行,他也就没有多问。如今看他红光满面,季儒才走到他面前:“你前些天是怎么回事?怎地像是晚上没睡觉似的。虽然林学士尚且年轻,但也需要注意身体。“


事实上,季儒更想问他晚上是否和弟妹闹得太厉害,但这种事儿他实在不好开口问。


林如海并未领会到季儒话中真意,只点头道:“圣上大恩,愿意将往年试题拿出来刊印成书,我家书肆被圣上选中出书。只拙荆有言,想让我事先做一遍,到时候卖出去的时候有个参照。”


季儒并不了解其中的门道,只是因为之前听说林如海家书肆的书在读书人中口碑不错,甚至他自己手上也有好友送来的一套刘大儒的教辅书,便下意识地开口:“在下现在这儿预祝林学士新书大卖,生意兴隆了。”


林如海含笑点头:“借您吉言。”


季儒顿了顿,道:“之前刘大儒的书出来的时候,有位好友送了一套教辅书给我,我正愁着不知怎么回礼。正巧好友家有个即将参加春闱的远方侄儿,你们书肆的试题应当是个不错的选择。那些试题应当是要开始售卖了?”


林如海点头。


季儒笑道:“可否帮我预先留两套?我倒时候让人到你家书肆去取?”


季儒又没说不给钱,只是一点便利而已,林如海自然没有不答应的。


——


贾数拿到林如海的答题后,不到两天便印刷出了上千本书,以聚集在京城内的举人数目而言,这个数量不算太多,但也完全足够应付第一天的生意。


就在贾数让人将书送到三家书肆,马上准备开业的时候,那些一开始便反对将试题印刷成册的文官们,再次在朝堂上反对起这件事来。


启圣帝坐在龙椅上,眼神冰冷地看着下面站着的御史,突地勾唇一笑:“怎地,你们这些文官是连脸都不大算要了?”


那御史打了个寒颤,差点没直接跪下。


但想到三皇子的嘱咐,只得硬着头皮开口:“回皇上,那林家书肆比其他人提前许多时候拿到试题,这对其他听到消息才到户部购买试题的书肆并不公平。”


启圣帝笑了,明知道林家书肆背后站着的人是他,还想要跟他讲公平?


眼珠一转,启圣帝的视线便瞟到三皇子的身上:“三皇儿,你来给朕说说,什么才叫公平?”


真以为他整日待在宫中,便不知道京城内三皇子的书肆最多,足足有十几家?


打压林家书肆,获利最大的会是谁,他难道不知道?


三皇子脑子懵了一下,怎么这事儿又跟自己扯上关系了?


他转头看向那御史,难道这个人是自己麾下官员?他怎么从未见过?不过,四品御史确实还入不了他的眼,自己不认识也不算奇怪。


但他什么时候让手下的人上朝,去撬自己父皇墙角了?


如今皇上与太子感情甚好,他们这些皇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对太子都不可能造成威胁。除太子外的几个兄弟全都知道,如今最重要的事,是先将太子拉下马,除此之外,也要想办法博得父皇更多的关注与疼爱。


这个时候跟启圣帝对上,他又不是傻了。


三皇子猛地打了个激灵,突然意识到,自己被某位兄弟坑了。可皇上问话,他还不能不答:“回父皇,儿臣以为,如今这般已是最好。”


那御史不敢置信地看了三皇子一眼,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最后却颓然地垂下头,整个人都被绝望笼罩。


启圣帝将一切看在眼里,心底愈发怀疑三皇子:“你来说说,究竟什么样才算是公平?”


那御史直接跪下:“回皇上,微臣以为,应当定一个日子,让所有书肆一同售卖试题。”


尽管已经被三皇子放弃,可他已经开了口,这个时候也不敢反口。


启圣帝看向三皇子的眼神,愈发沉凝。


朝堂上,摄于启圣帝的威严,文武百官每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许多官员在发现无法阻止启圣帝将试题拿出去卖了赚钱后,自己也想办法在其他书肆弄了些分红。就算知道此时最好出面驳斥那御史之言,以平启圣帝怒火,但为了自身利益,其他人全都装起了鹌鹑,


启圣帝气笑了:“好好好,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朕就看看所有书肆一同出售试题,究竟有没有书肆能超过林家书肆的生意。”


——


林如海正高兴于自己终于从山一般的试题中脱身,就算枯燥的编书,他都满脸带笑,兴致勃勃,让一同编书的其他同僚看着,就觉得他有好事发生。


除季儒外,自然还有其他人注意到林如海与前几日的不同,便有人好奇地早林如海打探八卦。


林如海也不觉得需要隐瞒,便将林家书肆即将出新书的消息告诉了同僚。


季儒因为只是个庶常,即便被林如海调来一同编书,却也因为官职最低,而被各种琐事缠身,整天忙得团团转,所以尽管知道林家书肆的书很火,但其究竟有多火却没有清晰的认知。甚至于他好友送给他的书,也因为平日太过繁忙而没时间翻看。


可这些已经成为学士官员,平日只需统筹大局,其他琐事跑腿儿的事也都有属下帮忙,每日散值的时间可比林如海都要早得多。


甚至因为最近修书的原因,对市面上的书籍十分关注。林如海出的书,这些修书的同僚都买来看了,却也没太大感觉。但刘正清大儒也在林家书肆出书,这便让他们不得不对林如海家的书肆另眼相看了。


所以听到林如海的话,他便有些心痒难耐:“林学士可否替在下留一套,我到时派人到书肆去取。放心,我会让下人带足银子的。”


林如海摇头:“都是些往日春闱与殿试的试题,于我等并无用处。”


前来问话之人并不失望:“我等用不上,还可送人。”


林如海这才应了。


那人满意了,犹豫着提醒了他一句:“你们家的书肆想要售卖试题,恐怕还要再等等。”


林如海一愣:“为何?”


之前启圣帝不是说,事情已经解决了,让他们放心售卖试题?


来人便将之前朝堂发生的事告诉了林如海:“这种事儿前些时候本已经说定了,按理说应当不会再出现变故,但既然有人带头挑了事儿,以科考试题的背后利益纠葛,会有如今结果倒也不奇怪。若是皇上不顾百官看法直接驳回御史意见,倒也没人敢说闲话。”


但显然这事儿似乎涉及到了三皇子,皇上动了真怒,最后便成了这么个结果。


林如海也不傻,听了这话便知道,这事儿恐怕又被人当做筏子,被扯进了夺嫡之中。


没一会儿,果然又听皇上召见林如海。


这次,林如海对皇上召见他所谓何事,已经心知肚明。


一到中午用膳的时间,林如海便乘着马车,直接回了林家,将这事儿告诉了贾数。


但这事儿已经盖棺定论,皇上都已经当成文武百官的面亲口说出了让所有书肆在同一时间售卖的话,难道还能自打嘴巴,将话收回?


君无戏言,启圣帝绝不会这样做。


哪怕回到上书房冷静下来后,他也明白过来三皇子是被人设计了。


但想要从太子手上抢下他屁股底下这把椅子,却连自己麾下的官员被人买通了,甚至上朝明言暗害了,他都不知情,这样的性子,这么点儿本事,还想当皇帝?


——


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新一科的春闱便要开始了。


这段日子,大夏其他地方的读书人全都聚集在了京城,适应当地水土,复习功课,外出交际打响自己的名声。


从江南而来的汤元纬,正是其中之一。


不过他与其他学子不同的是,他很早就在父亲的安排下,投奔到了父亲的好友季伯父门下。因为季伯母娘家是江南有名的商人,汤元纬在季家待的还是挺舒服的。


当然,如果没有他父亲神来一笔,将京城卖得火热的刘大儒写的教辅书送了两套到季府,他应该会更高兴。


但世上没有如果。


哪怕季伯父并不在意,甚至因为父亲的作为,反倒对他更加照顾,汤元纬却觉得不好意思,这段时间一直躲着自己的屋子复习功课,并不愿见季伯父。


这日,他的好友到季府找他:“你可曾听说,林家书肆又出新书了。”


汤元纬当即心神一动,起身就要往外跑。但很快定了神:“你可知道那书的内容?是我们能用上的吗?”


“嘿嘿,早就打听过了,这次是圣上看了刘大儒的教辅书后,心有所感,怜悯我等学子求学艰难,故而决定与林家书肆合作,准备将前些年的春闱与殿试的试题刊印成册,让我等学子在春闱前能有个底。”


“而且这次不止是林家书肆,京城内的其他书肆也可在户部拿钱买试题……”


“既如此,我等为何不直接到户部购买试题?”汤元纬奇怪地问。


他好友愣了下,随即不管不顾地拉着他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对他喊:“你也不想想林家书肆的书有多难买,若是去迟了,被人抢光了可怎生是好?就算你有什么想问的,到地方了去问那些已经买到了试题集的人不是更好吗?”


再者,他好友心中嘀咕:就算其他书肆卖的试题与户部的别无二致,可林家书肆卖的试题集却绝对不同。


不知为何,他心中就是有这样的预感。


然而两人毕竟不是听到消息后就直接赶到林家书肆,途中又没乘马车,等到林家书肆门前的时候,发现其门外早就排了一条近百米的队伍。


两人被狠狠唬了一跳,对视一眼后,一人排队,一人赶紧找人探问情况。


他好友脚程快,很快跑到队伍末尾排上队了,汤元纬则跑到店门口,瞅着有人买了足足五大本试题集出来,竟敢将人拦住:“敢问这位兄台嗬……”


汤元纬目光死死地定在此人怀里的五本书上,刚才晃眼一看,没看清,如今却有些错愕,“这次的书,怎地这般大?”


这书肆内的书向来是差不多大小,几乎没有例外的,可这次林家书肆刊印这书,却比往常大了一倍还有多。


那人一脸得意地看着汤元纬,伸手比划了下书的大小:“这位兄台,你不觉得这书的大小,与往年的试题纸张大小一致吗?”


汤元纬也是县试府试秋闱这么一路考上来的,被他提醒过后,立刻反应过来。


汤元纬对这位已经买到书的幸运儿笑了笑:“这位兄台,不知这书,与我们往常考试时做的试题有和不同?”


那人摆摆手,笑着答:“也没什么不同,这林家书肆这次出的书就是往年春闱与殿试的试题。”


汤元纬正待失望,便听他说,“只不过这林家书肆将不同类型的试题都归纳到了一起,若是我等某一类题型不擅长,倒是可以专攻那部分。而且这书中的试题,也都是仔细挑选过的,绝没有一道重复的,并不会浪费我等钱财。”


“当然,若是兄台只想购买试卷,这林家书肆也特意做了一本没多少改变的试题集,里面都是一整张没有拆分过的试卷。其中还有一些是往年出了,却没有用上的试题,若是做完,应当能知道自己的如今的学识水平。”


“我等做了题目,如何知道答案正确与否?”汤元纬有些不解。


那人嘿嘿笑了:“兄台这就有所不知了,这林家书肆的老板正是前科探花林如海,他家将书刊印出来后,还特地让林探花将所有试题做了一遍,”他抽出一本书,“你看,这本就是林探花的答题。”


那人还想再说,谁知后面又有人买到了书,见他与汤元纬解释,一把将人拽住:“你跟他说这么多,说不得他原本不打算在林家书肆买试题,也被你说动了,能不能长点脑子,少一个人买书对你不是更好?”


后出来这人说完,抱着一堆书就跑了,似乎担心被汤元纬拦住。


而站在汤元纬面前的学子,脸色也变的尴尬起来:“那个……在下先告辞了……”


扔下这句话,转身就跑。


汤元纬还想等其他人,却发现其他人买完书根本没打算停留。


汤元纬无奈,只得走到自己友人身边。


这么长的时间,友人的排队位置也往前走了一截。


“怎么样,可打听到了具体情况?”


汤元纬赶紧将自己才打听到的东西说了出来,又言,“我对其他东西不太了解,但林探花的答题,倒是很想买上一本。”


不管他们这些读书人对林如海是个什么看法,但林如海考中了探花却是不争的事实,自己的答题拿去与林探花的答题对比,差不多也能知道自己与林探花的水平相差多远,对自己这一次的科考心里也能有些底。


他友人听到后,也差不多是这个反应。


只是看着前面长长的队伍,他又有些沮丧:“你说能不能到其他书肆去买试题,再到林家书肆购买探花郎的答题?”他看了汤元纬一眼,神情窘迫,“我到京城这几月,盘缠已经花了一多半……听说其他书肆的试题会便宜一些。”


汤元纬怔了怔,劝他:“我手上还有余钱,不如先借给你,等回乡后在还我?”


他好友有些迟疑:“都是一样的试题,没必要……”


事实上,若非这次出书事件距离春闱太近,他甚至想等汤元纬买完书后,直接借书誊抄——


之前刘大儒那些书,他便是这样做的,否则他手中的钱根本坚持不到现在。


汤元纬皱眉:“我刚才不是说了,那位好心的兄台说过,林家书肆的书,内容全都打乱了的,听说还删减过一些内容,林探花的答题肯定是对应林家书肆的书。你若是到其他书肆买,写完答卷后,说不得还得浪费时间找答案,关键是浪费时间还担心找不到答案。如今春闱在即,何必浪费这些时间?”


他友人很快被他说服,略不好意思地对汤元纬抱拳:“既如此,便请汤兄借我一些银子,等回乡后,我一定归还。”


汤元纬十分相信友人人品,拍了拍他的肩:“这有什么?等会儿我直接买两套就好。”


只是两人得到消息的时间略有些晚,等队伍快要轮到他们这里的时候,那书肆的掌柜竟出来给他们道歉,说是答题已经卖完了,要想买书,只能明日再来了。


“掌柜的,我们辛辛苦苦排了这许久的队,你一句书卖完了就把我等打发了,是不是不好?”


那掌柜的这段时间也习惯了这样的场面,听到这话也面不改色:“这位客人,不是我们不愿卖书,实在是今日已经到印刷坊拿了四五次货,都不够卖,如今天已晚,马上就要到宵禁时间了,我们实在不敢再到印刷坊拉货回来卖。”


见许多学子脸色不大好看,他赶紧安抚,“再者,就算我立刻派人到印刷坊去拉书,这个点儿,他也只能被拦在城门外,根本进不了城门啊。”


因为印刷坊气味大,污水也多,城内是绝对不允许出现印刷坊的。想要书,只能到城外去拉。


可古代有宵禁,到了时间,别说进出城门,就连在城内做生意都不允许。


其他没买到书的学子顿时急了:“那我等没买到书的人可怎么办?”


“诸位学子不用急,我们东家早就让印刷坊的匠人日夜赶工,这《五年春闱三年殿试》等书,早已存了比今年报名参加春闱的学子数量多了足足一倍的数目,明日大家一早来,定然能买到!”


“这可是你说的!”


“老夫也没必要欺骗诸位啊。”


其他学子这才散去。


汤元纬与其友人都有些沮丧,因为这次林家书肆并未让人在整个京城大肆宣传,以至于他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午后,友人跑到汤元纬家告知这个消息,及二人跑到林家书肆,又浪费了许多时间,以至于二人辛辛苦苦等候半天,竟没能买到书。


二人对视一眼,正打算离开。


汤元纬却突然瞪大了眼睛,手指着一个趁人不注意进入林家书肆的小厮惊呼出声:“那人,似乎是我季伯父身边的贴身小厮!”


汤元纬友人脚步一顿:“你没认错?”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oshuqxsb.com 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oshu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