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 九重阙 > 第262章劝妻回京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2章劝妻回京

  九重阙

韩辰在前世,在军事上就显露了卓越的才能。


前世因为淳安郡主鼓动鞑靼犯边,韩辰以此身坐镇辽东,结果鞑靼数次无功而返。


到后来,二皇子因忌惮韩辰的武功,数次下诏令他回京。


韩辰皆置之不理。


后来有大臣说,韩辰有岳武穆之嫌……


莫要以为岳飞在民间有那么高的声望,列朝列代的朝廷就喜欢岳飞了。在朝廷的眼中,岳飞是十二道金牌而不归的跋扈之将。是欲迎二帝割江而治的谋逆之臣。


风波亭上,为何以莫须有之名杀了岳飞?就是因为岳飞不需有罪名,他十二道金牌不归,迎二帝还朝就是最大的罪名。


果然,韩辰在晚年时,被二皇子逼反。


风重华还记得,她在杭州时曾听人说过,汉王无子无女,怎么可能会反?反了又有何用?做几天皇帝再把皇位传给别人的儿子吗?所以,必定是皇帝将他逼得不得不反。


那边,蓟辽总督王真也叫了周克说话。


周克是周夫人的弟弟,官居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因为周夫人与文谦的关系,是铁板钉钉的汉王党。


而王真因为女儿王澜嫁给文谦同年谢仁行之子谢文郁,再加上儿子又娶了周琦馥。


也属于汉王一脉。


王真的眉头锁成了个“川”字,问周克,“这瓦剌派了使臣来宣府与大同借粮,并要求见小王爷。此事,你怎么看?”


听到王真这么问,周克有些窘然,他轻咳一声道:“小王爷刚刚到任还不满半月,这瓦剌就来借粮,着实可疑。呼延总督在宣府时,也不见瓦剌如此行事。更何况,现在刚刚入冬,瓦剌怎么就觉得今年挨不过去了?”言下之意,是有人将韩辰的行踪和任期泄露了出去。有人想借这个机会给韩辰办点意外出来。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事情就严重了。


韩辰刚到任,就有瓦剌人前来借粮,这件事情不管如何处理都不好说。


若是借,韩辰没有这个权力,必须上达天听。若是不借,引起瓦剌反弹甚至刀兵相见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督府里,韩辰叫了方思义过来说话。


方思义看了一眼陪在韩辰身边的风重华,轻咳了一声道:“依在下之见,不管是借还是不借,最好都不要由小王爷您口中说出。”


听到这句话,韩辰不由沉吟起来,“你的意思是说,将此事上报?”


方思义点了点头,“若是借,到底借多少才算?若是不借,瓦剌由此生恨怎么办?这件事情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引来反弹。现在京中正值多事之秋……”


他的话虽然停在这里,可是韩辰却听明白了。不由微微颌首,“愈之此言甚是有理。”


既然是件为难事,自然要把球踢给中枢,让他们烦恼去。


当下,他就让方思义写了封奏折,以他的名义六百里急件进京。


风重华问他,“这件事情传到京里,陛下会如何处理?”


此时,韩辰正拉着风重华的手在总督府里闲逛,时近初冬,万木萧条,也只有冬青树的叶子还泛着绿色。总督府里的小径旁积满了落叶,这是风重华特意吩咐的。


她喜欢这种踏着落叶沙沙做响的声音。


韩辰侧头看了看风重华,轻轻一笑,“人都言宋仁宗软弱,以岁币换取和平。然而他在皇位几十年,西夏与辽数次犯边不成。仁宗去世时,消息传到辽境。辽道宗耶律洪基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并为仁宗建了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北宋有钱啊,”风重华叹息一声,“而且,陛下并非仁宗。”


以永安帝的个性,必定会拒绝瓦剌的借粮。


很显然,韩辰也想到此节,“所以,我已传书给蓟辽总督和辽东总兵,令他们加固军事,预备来年的战争。”


这么说,就要开始打仗了吗?


风重华在脑子里努力地想,前世这个时候,到底有没有与瓦剌打上这么一仗?


只是,她前世是一个久居深闺的小女子,再加上又被风慎欺负了这么多年,本就没有精力关心外面的事情。


她有些后悔,前世为什么不多关心一些国家大事?


害得她今世要用时,只恨自己知道的少。


韩辰却以为她在担心要打仗的事情,忙宽慰她,“前朝时,九边战事频繁,不也是这么过来了?你也莫担心,战事纵是再吃紧,难道还能让我这个小王爷上战场?”


风重华看了韩辰一眼,这可说不准,前世的韩辰就是马上的王爷。一柄长枪威震辽东,可止小儿夜啼。


而且,瓦剌强盛于鞑靼。几十年后,瓦剌的力量越来越强过鞑靼。


也许过个百来年,鞑靼就会被瓦剌给吞并了。


果然,韩辰的担忧成了现实。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oshuqxsb.com 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oshu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