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新笔趣阁 > 皇帝难为 > 第一零五章 (27)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零五章 (27)

  皇帝难为

的,魏子敏好不容易滚了,现在看来,魏子尧也非等闲哪。林家娶卫家的女儿,魏子尧早八百年前就把永宁侯给勾搭了。


甭管魏子尧名声如何,魏家还真是不动不摇的在皇孙立储一事中占了头筹。只要卫太后脑子没毛病,是选根深叶荗不受教的林家,还是子嗣单薄的魏家,几是不言而喻了。


当然,鲁安侯与闽靖公只是闲来说笑,在他们的立场上,也是倾向于魏氏王妃所出的小皇孙。


闽靖公看一眼鲁安侯,“趁着现在,阖该把立皇孙的事搁到朝堂上说一说呢。”


鲁安侯回视,“只怕卫太后不好相与。”


“好不好相与,她一介女流,还是顺应天意才好!”


202、更新 ...


《大凤.武帝本纪》中有着明确的记载:武皇帝承恩元年,帝龙体不预,时七月十五,中元节,天色皎洁,忽有雷声如吼,栖凤山塌,地现神铁,上有天文神迹,凡人莫解。


天意示警。


几乎所有人都作此想。


栖凤山不是啥名山,天祈寺旁的个小土包儿,起个雅名儿。这忽地一天,栖凤山成名了。


七月十五,栖凤山轰的一声就给塌了,往地上挖啊刨的,弄出块儿别人不认识的铁头,上头还有神秘未解的字迹。


古来,人常用山陵崩来形容帝王过逝。突然之间,一座山塌了,哪怕是座小山,联系到现在帝王卧病,人们总有不祥之感。


再者,还出了块儿神铁,上面还有天文。


帝都城发生这种事,自然要问一问钦天监的意思。


这里卫太后内阁宗室还等着钦天监的话儿呢,谁知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不一时,只有钦天监副监正急步跑来,跪言道,钦天监大人一早就没来上班,打听之后才知道,钦天监大人昨日上吊自尽了。


卫太后眼睛扫过宣德殿诸人,淡淡道,“这倒是巧了?”


诸人皆是老狐狸了,心里想什么,自然不可能带到面儿上来。沉默一时,慎亲王颤巍巍道,“莫不是钦天监监正得知什么要命的天机,怎么在这当口自尽呢?太后娘娘,此事蹊跷啊。”


李平舟亦道,“既如此,让刑部查一查,便可水落石出。倒是那些天文神迹,还得太后娘娘拿个主意?”


卫太后面色平静,道,“记得明湛初立太子时,前浙闽总督宋淮曾欲献祥瑞,当时明湛是怎么处理的,李相可还记得?”


“是。”


“有例按例。”卫太后掌中握一温润玉玦,温声道,“既然此物来自地下,就让它回归地下吧。天机天机,天机不可泄哪。”


这事在卫太后的嘴里,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


不过,内阁与宗室若是如此好压制,也就不必卫太后与明湛大费心思的钓鱼了。卫太后刚刚把天降神铁的事情压下去,朝中便有言官提出:陛下久病,不如立后冲喜。


这法子,俗是俗,却是个常用的法子。


接着,朝中又有人提出:帝王久病不愈,为国本计,当早立太子,以安国本。


立皇孙的事便被人光明正大的提到了朝堂上。


当然,朝中还有第三种声音:迎太上皇回帝都暂时摄政,亦可稳定政局。


淮扬。


明湛与阮鸿飞甜甜美美的过了七夕节,俩人正腻歪呢,摇光送来密信。


明湛一目十行的看过,转手递给阮鸿飞。


“我还以为得再等两天呢,他们这也太心急了。”明湛靠着竹椅椅背,翘着的二郎腿晃了晃,“这种弄神弄鬼的事,肯定是文人的手笔。”


转了转手上的蓝宝石戒指,明湛道,“地现神铁,还震声极巨,估计是有人在地里埋了火药,制造这么大的动静。”


“若没有jūn_duì 参与,估计他们也没这么大的胆色。”明湛瞧阮鸿飞,“现在九门提督的人都在永宁侯之手,不过还有帝都巡戍使,禁军统领,帝都府也有一部分官兵。倒不知道是哪个牵涉其中。”


阮鸿飞点了点头,“永宁侯没理由干这种事,帝都府尹田晚华是你一手提拔出来的,而且田家是凤明祥王妃的母族,田王妃不过育有一位公主,现在涉入立储事宜,对于田家没有益处。何况田晚华任帝都府尹不过一年,先前远放闽地为县令,现下屁股刚把帝都府尹的位子坐热,他若是急吼吼的干这事儿,瞒不过他人眼。”


“至于帝都巡戍使陈三贤,禁军统领赵东风,都是大贱在位时提拔的。”阮鸿飞抚摸着手里的玉骨儿折扇,能在帝都领兵的人,都是一等一的可靠人。哪怕阮鸿飞曾在帝都多年,也说不出这两人的可疑来。


果不其然,明湛叹道,“萨扎兵临帝都城时,陈三贤与赵东风忠心耿耿,并无异动。”


阮鸿飞道,“你想到的,卫姐姐定然也能想得到。你在外头,倒不必操帝都的心。”


“是啊,先去福州吧。”能逍遥这些日子已是福气,明湛也不可能真当是度蜜月出来的,端起凉茶喝一口,“刘影品级不高,头遭办差,不比山东巡抚纪怀盛机伶,还真要吊死在邵春晓这棵树上不成?这么久还没将闽靖公的消息递上去。”


“就是慎亲王,也不比以前识时务了。”明湛看向阮鸿飞。


阮鸿飞眼中露出一抹笑,“这有什么奇怪,慎亲王是仁宗皇帝硕果仅存的兄弟。当初福亲王与慎亲王交好,福亲王死的冤枉。皇室对宗室又一直压制,慎亲王久居宗人令一职,权柄有限。现在拿捏一二,实属正常。”


“又没个儿子,这把年纪,也不知道折腾个什么劲。”慎亲王对于宗室的偏颇,令明湛大为不满。


阮鸿飞笑问,“你也没儿子,我看你做皇帝做的也挺来劲呢。”


“我这不是有你么。”明湛拍阮鸿飞马屁,皱眉道,“宗室中,慎亲王辈份最高,如同先前对襄仪太长公主,不好处置。”按下慎亲王的事不提,明湛转而问,“对了,飞飞,咱们能不能请付大侠一并到福州去?付大侠是少凉的师傅,再者,付大侠既然不想露出形迹给人知道,与我们同行是最好的选择。他要是真想避开付家,出海也是不错的选择么。”


“我问问付宁吧。”


付宁与阮鸿飞有交情,明湛生性活泼,虽然与付宁认识的时间短些,架不住明湛拼命的跟人家套近乎儿,俩人关系也不差。


对于阮明二人的提议,付宁欣然应允。


付宁还挺直爽的问,“我听说少凉如今为御前侍卫,杜兄知晓倒不为奇,小胖弟弟与少凉也认识?”杜若国主长驻皇城一事,并不是啥秘密。


“那是,薛少凉相貌极好,就是性子太冷,不爱说话。”明湛晃了晃手上闪闪亮的红宝石戒指,“他武功极是不错,且有付兄的大侠气概,付兄你后继有人哪。”


付宁哈哈一笑,“我算什么大侠,不过一武夫耳。”


“诶,付兄,你还谦虚什么,我听老杜说起过,太上皇当政之初,鞑靼人兵临西北,付兄你一人手刃鞑靼皇族十数人,以一人之力阻止鞑靼人入侵中原,何等气概。”明湛亲热的捶了付宁肩上一拳,再三感叹,“可惜我晚生二十年,不然定亲往西北,为付兄你摇旗呐威啊。”


明湛拍马屁素来有一手儿,以往连阮鸿飞都能给明湛拍的晕了头,何况付大侠也不是啥矜持的人,叫明湛三言两语一说,亦难忍开怀,对阮鸿飞笑道,“小胖弟弟年纪虽轻,见识却不小啊。”


阮鸿飞将茶递给明湛一盏,又给付宁一盏。


瞥明湛一眼,阮鸿飞笑,“那是,他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喜欢听人说古道今。付兄名声在外,小胖早就向往已久了。”


阮鸿飞与明湛默契十足,一唱一和,付宁性中自有豪气,开怀笑道,“难怪我与小胖弟弟一见如故。”


“付大哥,你与我家老杜是怎么认识的?说实话,我觉着老杜的武功就极好了,一蹦就能蹦到房顶上去。可老杜说,他远不及付大哥。”明湛眼睛含笑道,“付大哥,你有这样的功夫,少凉功夫也极不错。你就只有少凉这一个徒弟么?若有别的,你跟老杜说,他跟皇帝陛下相熟,叫他跟皇帝推荐,又有付大哥你的面子,前程肯定不一样。”


付宁摇一摇头,“官场之中,全靠自己的造化。能做到什么位子,全凭自己的本事,并不是靠谁的面子。”


义正言辞的话没说几句,付宁又道,“我倒是有个弟子在福州城,小胖弟弟既喜欢结交朋友,我介绍给你们认识。”


明湛笑应了,心想付宁的确热心。热心的人难免热血,更难免重情重义,难怪被家族所困。


明湛与阮鸿飞直奔福州城,在帝都城里,从地下出来的神铁亦被安放回地下。


神铁的事能被压下,不过,有些事情,压是压不住的,现下也只有面对一途。不论是立后冲喜、立皇孙、还是迎太上皇回朝,卫太后只管一样样的解决,她永远淡定自信,胸有成竹,“冲喜一事,我也只是听说过,到底灵不灵,李相,你见多识广,可清楚呢?”


李平舟又不是大仙儿,哪里知晓这个。卫太后这样问,不过是叫李平舟表态而已。李平舟道,“不知太后娘娘有意哪家淑女?”


卫太后真没料到李平舟竟然会对这种带着三分荒唐的民俗土法儿表示赞同,脸上露出一分和软,温声道,“闻李相家有一淑女,正当妙龄,尚未婚配。且李相的忠心,我与皇帝是尽知的。怎么样,李相?你可愿意与皇室结亲哪?”


李平舟竟被卫太后问的一愣,他再也未料到卫太后竟然起了这种心思!


李平舟是忠臣,但是,这种把闺女嫁给皇帝,然后自己当国丈的事……那是亲闺女啊,何况,皇帝陛下现在生死还两说呢?


“李相放心,皇帝素来不是贪欢好色的。如今宫里只有一位青贵妃,待你家闺女进宫,我绝不会让她为妃为妾,直接封为正宫皇后。”卫太后追问,“李相以为如何?”


李平舟死的心都有了,中宫荣耀,饶是以李平舟的耿直,亦并非不动心。不过,眼下皇帝陛下吉凶难料,何况若是有国丈之荣,李家一跃为外戚之家,他这个内阁首辅还怎么当?再者,冲喜能把陛下冲好倒罢了,若是好不了,陛下过身,女儿空有尊荣,这一辈子要怎么过呢?


“禀太后娘娘,臣听说自来民间成婚冲喜,也要合一下八字属相。”李平舟定一定心神,正色道,“臣女若是对陛下龙体康复有益,臣绝无二话。”这样的大事,一时间李平舟真没个准主意。但是,卫太后开口,事关龙体,他不能拒绝。不过,李平舟也不想把事情说死。


“李相对皇帝果然忠心不二。”卫太后笑赞一声,“这件事就先这样吧,待皇帝大安。李相,你就是皇家的恩人哪。”


卫太后连这种话都说出来了,李平舟只得献上女儿八字,再由钦天监测算,若是大吉之选,女儿就得进宫。


“至于立皇孙一事,我想着,待皇帝大安,由皇帝做主,最合适不过了,李相以为呢?”卫太后问。


“是。”这里头的利害关系,李平舟自有分寸。以往李平舟就不赞成过早的册立皇孙,如今得再加上一个“更”字。李平舟另有用意,问道,“太后娘娘,先前,鲁安侯其孙对陛下大逆不道之事,臣等奉太后谕令凤祈年回帝都受审。如今其人已至帝都,关押至宗人府,何时开审,还请太后娘娘明示?”


“既然人都到了,宜早不宜迟,责令宗人府快些开审就是。”


“是。”李平舟恭声应下,卫太后道,“自明湛登基,慎亲王是宗室里辈份最长的人了。宗人府的事,还要他这个宗令打头儿呢。慎亲王是个明白人,李相你是四朝老臣,又是皇帝的首相,你去说一声,也显着内阁与宗室的和睦不是?”


李平舟沉声道,“太后娘娘虑事周全,臣深感敬佩。”


卫颖嘉傍晚才进宫,行过大礼后,卫太后问,“可有眉目了?”


“是。”卫颖嘉道,“昨儿栖凤山动静儿不小,山塌地陷,臣去仔细查探过,那深坑里有炸药爆炸后的痕迹。山下有一深坑,坑最深处有九丈左右,宽九丈,定是强性炸药所为。民间烟花爆竹或有炼制丹药,多用火药。再者,兵部武备司,徐秉堂徐大人之前就在研究烈性炸药。臣找懂行的人看过,深坑里所留药痕,与徐大人新研制的炸药无异。”


“臣又命人去内务府查过,徐大人那里炸药的出入一笔一笔都清楚,并无差池嫌疑处。就是兵部预留的火药,清点后,也对得上数目。”卫颖嘉正色道,“当然,火药还有别的来路,或者是私人挟带,或者兵部购入时有人起了私心,截留在手。火药来路,一时之间也不好查了。”


卫太后淡淡道,“火药来路虽难查,不过,徐秉堂研究出这种新型的火药配方不过数月。这是朝廷机密,所知者不过寥寥数人。”


卫颖嘉道,“臣命人查过,配制密方保存在陛下这里,兵部尚书顾岳山都不清楚,唯徐秉堂与陛下知晓。”


是了,明湛对于配方的保密性向来是做到极致的,这种火药的配方,根本就没往兵部走。


“徐秉堂不太可能把配方泄露出去。”徐家是自明湛登基后方才显赫起来,不论太上皇复政,还是再立皇孙,徐家所能得到的不会比现在更多。要说起不臣之心,再怎么也轮不到徐家。故此,卫太后立时将徐秉堂排除在外,反是吩咐道,“徐秉堂身边得用的人,当时协助他研究火药的那些人,你一个个去查。”


“是。”卫颖嘉道,“还有一件事,顾岳山派了自己的幕僚刘易水去福州城。”


卫太后眉毛一动,“什么时候的事?”


“今天一大早。”


“这倒是稀奇了。”皇帝陛下久病,顾岳山兵部尚书,内阁相辅,该避的嫌疑他自然比常人清楚。在这个时节,怎么会派人到福州城去。而且派的不是寻常人,刘易水虽只是幕僚的身份,却是顾岳山的左膀右臂。且随着顾岳山的官儿越做越大,刘易水在帝都城也小有名声。


再者,若是私事密事,刘易水也该乔装打扮,秘密潜行,却又这样容易被人探知,岂不让人多思呢?何况,若非要事,自不必刘易水亲行的。


卫太后思量一时,沉吟道,“看来,顾家出事了。”


“炸药之事,兵部本就有嫌疑。”卫颖嘉犹疑道,“只是现在看来,顾岳山又是一派光明磊落之相,倒叫人看不清楚了。”


卫太后微微一笑,“刘易水明晃晃的离开帝都,顾岳山摆明车马,行的是阳谋。原由是非,不日即知。”


“娘娘,还需小心顾岳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卫颖嘉提醒道,这时侯,断不能有半分差错的。


卫太后看向卫颖嘉,温声道,“颖嘉,百官在帝都,宗室也在帝都,我与皇帝也在帝都。”


卫颖嘉顿时警醒,忙道,“太后娘娘说的是,现在,只要您与陛下安稳,帝都就是安稳的。”


卫太后眼神晦暗,所有人都认为明湛在帝都养病,这个时候,刘易水竟然南下,究竟是为什么?


203、更新 ...


明湛一行人直奔福州城。


甭看明湛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时不时就抱怨工作累腰酸背痛啥的,真正赶起路来,啥都不讲究,遇店住店。没店就借宿,再悲催些,借宿都借不着,住山神庙,明湛也没意见。


就是夏天蚊子多,裹着毯子怕热。不裹毯子,明湛格外的招蚊子,被叮的满头满脑满身包。


阮鸿飞配了几幅中药材给明湛放在洗澡水里泡过,才稍稍解了明湛的苦恼。明湛回过头对着阮鸿飞得瑟,“瞧见没,这就是魅力。连蚊子都拜倒本大爷的魅力之下啊。”


阮鸿飞对明湛的厚脸皮不预置评,付宁嘴角抽了抽,他头一遭见到明湛这类型的人类,很有些不适应,问阮鸿飞,“小胖弟弟尚未婚配吧?”


阮鸿飞没说话,付宁安慰阮鸿飞道,“没成婚,难免带些孩子气。待成婚后,就稳重多了。”正常人真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付宁又悄悄对阮鸿飞道,“不行先在小胖弟弟身边儿放两个侍女吧?”


明湛耳朵极灵,连忙道,“付大哥,我有心上人啦。”


付宁微惊,然后一脸不赞同道,“小胖弟弟,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婚姻者,讲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杜兄既为你的兄长,起码得先跟杜兄商议过才好。断不能私相授受,误人误己。”


明湛以前受某某书籍影响,以为江湖儿女,定是不拘小节。不料,大名鼎鼎的付大侠还是个道德君子。故此,明湛觉着,若是日后付大侠得知他处阮鸿飞的关系,可千万不能刺激过大才好。


“付大哥,其实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自是极好,若是还能两情相悦、心意相通,岂不更好呢?”明湛笑道,“虽然世上,男人可三妻四妾。定有人想着,贤妻美妾,何等美妙。我却觉得,有贤妻美妾之人,日子过的纵使舒坦,也只是他一人舒坦。他这种舒坦,亦仅是肉体上的享受而已,断然难以到达与爱人心有灵犀的境界。”


“要我说,成婚娶妻,倒不必三妻四妾的排场,这一世,能寻到一心有默契之人。同喜同忧同心同德,你看到他就心生欢喜,不见他则心生思念。与他在一起,每一个瞬间都觉着快活,纵使世间有再艰难之事,只要与他一处,便会生出万丈雄心来。”明湛唇角微翘,眼睛望向阮鸿飞,阮鸿飞不觉微微一笑,目光融融之处,明湛道,“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必多,有一个,就是天幸了。”


付宁毕竟不是初出毛庐的毛头小子,听明湛一席话,竟至心有戚戚,笑道,“小胖弟弟,你年纪虽轻,不想竟有这样的见识。只是这样的人,可遇而不可寻。似我等寻常人,能寻一体贴可心之人,就足矣了。”


明湛嘿嘿一笑,炫耀道,“不瞒付大哥,我与爱人就是如此啊。”


如今经明湛一通忽悠、偷换概念,付宁一时不察,竟不再拘泥于原来“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看法儿,不禁问道,“小胖弟弟不是还没成亲的吗?”


明湛唇角微翘,“我爱之人,并不能与我成亲。故此,我还未成亲。”


付宁未料到明湛身上有这等隐情,他并非像明湛那样喜欢刨根问底挖人隐私的性子。听明湛这样说,付宁觉着说了不该说的话,问了不该问的事,倒是先尴尬了。他名声在外,却是极温雅有礼的性情,何况明湛的身份,付宁并不大清楚,一直与明湛平辈相交,从未因明湛年轻就轻看于他,故而,付宁微微欠身道,“小胖弟弟,是我唐突了。”


明湛哈哈一笑,摆摆手道,“事无不可对人言,我既喜欢他,哪怕不能成亲,也并不觉得他就见不得人了。说一说,有什么要紧。”


付宁喜欢明湛身上的豪爽气概,他行走江湖多年,什么样的奇闻逸事没见过。见的多了,自有一番豁达,付宁道,“这婚姻之事说起来,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我福州有一朋友,少年时生的英俊倜傥,才高三斗,我们皆以为非淑女不能配之。多少人家去提亲,结果这位朋友娶了一位家世门第都极一般的夫人。当时诸人皆说不相配,不过,这许多年,我这位朋友虽然官职不高,他夫人的贤惠却是出了名的。官场之中起伏不定,他家夫人却是不离不弃、始终相随,人人皆道这位朋友有福气,娶对了夫人。”


明湛笑道,“是啊。我与家里爱人就是如此。付大哥,这也不是我自吹自擂,你看我这一表人才,寻常人见了我真觉得有压力,自觉般配不上呢。先前,我那口子还自卑呢,悄悄喜欢我十来年,后来被我发觉,他还跑了老远,死活不肯承认呢。”


阮鸿飞刚刚给明湛感动了一回,听到明湛说到先前之事,实在觉得惨不忍睹,难以入耳。甭说阮鸿飞,就是摇光这位熟知内情的,也深觉听不下去,忍不住道,“二爷,您今年才十九,十年前,难道九岁就开始春心萌动啊。”


明湛瞪摇光一眼,“什么叫春心萌动啊?那是说女人的。小光,不是我说你啊,老杜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你跟他这些年,话都没学会听呢。我说十年,那是虚数。我十岁上,我们就认识了。”见摇光被打击的蔫蔫儿的,明湛也就大方的放他一码,转而与付宁解释了一回,“付大哥,你是大名鼎鼎的侠客,仰慕你的人排山倒海一样的多吧。你肯定有感触吧,人要有魅力,真是不分年纪性别的。我这相貌,我这身材,还有我那学识,真不是我吹啊,能及得上我的,真不多。关键是,我这人吧,心还特别好。”


明湛正想撸起袖子夸自个儿一顿,阮鸿飞递给明湛一条烤鱼,“尝尝咸淡,外头没啥讲究。”


明湛咬一口,立时与阮鸿飞付宁说起烤鱼来。


付宁松口气,发现了明湛又一优点:忒自信。


一行人马不停蹄的赶路,到了福州城,直接去阮鸿飞的别院里歇息。


明湛瞅着院中的花花草草、小桥流水、雕梁画栋,晃着脑袋感叹道,“老杜啊,我觉得我房产就够多了,与你比,还是差一截啊。”大凤朝的皇帝,没多少喜欢旅行的,似凤景乾,做二十年皇帝才去了一趟江南,还为人所乘,出了差子,忒不安全。所以,行宫建的也少。 像人家阮鸿飞,手里有银子,产业置办无数。虽然别院规模无法与行宫相比,胜在方便。不过,明湛认为,阮鸿飞的产业,也就是他的产业。看着自家的别院,明湛这心里又是一番滋味儿了,不禁嘿嘿偷笑几声。


阮鸿飞似是猜到明湛心中所想,笑道,“你还欠我一屁股债呢,有银子先还债,盖房子的事儿还是以后再说吧。”


“真扫兴,说啥银子啊,多伤感情。”明湛“切”了一声,盖啥房子啊,这房子就是他的。晃一晃手里的才子扇,明湛吩咐摇光道,“小光,赶紧收拾一下,我跟飞飞洗鸳鸯浴。”


摇光私下与天衡道,“咱家先生催催银子就伤感情,合着日后为了感情着想,银子的事儿还不能提啦?”皇帝陛下不会又想赖了吧?


天衡默默。


明湛与阮鸿飞到了福州城。


尽管其间颇多波折,刘影查邵春晓的案子也查到了福州城。


刘影头一遭见到闽靖公家的四公子,凤海超出身公府,内里如何不好说,起码大面儿上的礼仪教养完全没的挑儿。刘影是自帝都而来,凤海超并不因宗室出身就傲气起来,接人待物彬彬有礼。


“听闻刘大人要来,事关邵巡抚,宗室不好涉入其中,我所知道的都写在了这些卷宗里。如今已命人整理出来,刘大人若有不解之处,尽管派人来问询,我定知无不言。”凤海超话中含笑,多看了刘影一眼,身边一个着酱色长衫的文士奉上一只木匣。


薛少凉接过,刘影脸色淡淡,“有劳四公子了。”


“应当的。”凤海超谦道。


刘影的话极少,完全没有在淮扬时对林永裳的客气里淡淡的热络与亲近。


薛少凉陪着刘影回到驿馆,连饭都没吃。


倒不是说凤海超不好客,实在是刘影颜色冷淡,没有半分热乎气儿。薛少凉对于刘影的心情并不关心,他是想着早些将官司查办清楚,好早日回帝都。故而,薛少凉忍不住问,“这位四公子不可靠么?”


刘影眉宇微动,“此话怎讲?”


“我就一猜。”


“你猜的挺准。”刘影翻看着凤海超交与他的卷宗道,“闽靖公能将邵春晓扳倒,就不是个简单的。他放了凤海超看家,凤海超这么急着将邵春晓定罪。若是满面带笑与他应酬,怕是要被他牵着鼻子往下走了。与其如此,还不如摆出个不好相与的脸孔来。”


薛少凉见刘影还算明白,便道,“我们得抓紧时间了。”


“现在邵春晓待罪,巡抚不过正三品,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能与闽靖公府相较量?”刘影一面思量,一面道,“福州城里更不用说了,杨知府正四品,单将军从四品。还有福安侯府,福安侯府较闽靖公府就低了一等,再者,福安侯也去了帝都。”话到此处,刘影眼睛微亮,“我听说先前福安侯长子身子不好,未能随福安侯去帝都为陛下贺寿,如今仍在福州城。”


刘影转眸看向薛少凉,“不过,他们都是宗室……”想用福安侯府对付靖闽侯府,明显不太现实。人家同是宗室出身,相煎何太急呢。


见这人又偏到了十万八千里外,薛少凉冷声道,“宗室无干政事,既然巡抚都不过是正三品,你也是正三品官身。再者,同样品级,帝都官员比地方官员高半级,你比浙闽巡抚品级都高,不然,你以为为何陛下派你到浙闽?”就是让你来做浙闽的主儿来了!真是白长一脸聪明相,若非看刘影磨磨蹭蹭的明白一半、糊涂一半的不开窍儿,薛少凉也懒得多话提醒他。


刘影眼中带上三分惊诧。哪怕刘影历事颇多,不过,他年纪阅历摆在这儿,一时间不能相信皇帝陛下竟将这样大的事交给到他的手里。


薛少凉自取一盏凉茶,慢悠悠的喝了半盏,刘影方回过味来。


不,陛下让他到浙闽,一是查邵春晓的案子;二则,闽靖公之事,陛下与太后既然未下明旨,他就不能明着处置闽靖公府。


不说刘影有没有这本事,他本身的品级资质,就不够!


可是,这事又不能不办!


刘影慧至心灵,“我们先上折子?!”


薛少凉叹一声,眼中带了三分怜悯,把刘影气的够呛,这叫啥眼神,你啥意思啊?接着薛少凉又道了一声,“总算明白了,笨蛋。”敲一敲刘影的大头,转身去旁的榻上看书了。


刘影气煞!


204、更新 ...


刘影给薛少凉气个半死。


原本薛少凉寡言鲜语,俩人彼此客气,相处的不错。


如今也不知道薛少凉哪根筋搭错,好事不直接干,非讽刺打击不能直接告诉他。哪怕薛少凉帮了他,刘影也不打算知薛少凉的人情。


刘影找对了方向,辗转反侧大半宿,第二日迎来一位半生不熟的客人——赵青怡。


赵青怡突然上门,刘影微惊,仍是接待了赵青怡。


上次,赵青怡登门造访,刘影能将赵青怡的来意猜到七八分。这回,刘影倒有几分摸不着头脑,倒是赵青怡一身素服,温言笑道,“守孝之人,本不该唐突上门。只是有些事,若是不能与刘大人辩白一二,草民实在于心难安。”


刘影并非喜寒喧之人,赵青怡主动上门,也不是为了卖官司,他顿一顿道,“其实,上次我冒昧来求见大人。大人亦能猜得到,若没有闽靖公府帮忙,我一介书生怎能拿到邵总督转移财产的证据呢。刘大人怕也听闻了赵家之事,我因故被庶出大伯逐出宗族。如今赵氏族长正是邵总督的外甥,我的庶出大伯。若不是因为邵总督对我庶出大伯的支持,我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在对付邵总督一事上,我与闽靖公府立场一致。闽靖公府利用我出头儿,我势不比闽靖公府,自然要识时务。”赵青怡温声道,“刘大人,我虽一介布衣,以前也是在翰林院做过官的。刘大人是廉政司的人,今天来我就是想跟刘大人说一声,除了邵总督转移财产之事,其他的,我与闽靖公府并无来往。”


赵青怡过来说了几句话,撇清与闽靖公府的关系,就告辞走了。


刘影皱眉思索片刻,忍不住与薛少凉道,“这位赵公子,是不是猜到什么了?”不然,闽靖公府可是福州城的大树,赵青怡主动与这棵大树划清界限,其中原由,实在惹人生疑。


薛少凉漫不经心,“管他呢。”


刘影噎死。


刘影既下定决心,就要有所作为。


自陛下称病,朝中内阁与宗室多有不睦,这在官场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如今帝都的暗涌波涛,右都御史蒋文安比刘影更加清楚。故此,在刘影表现出对闽靖公府四公子凤海超的冷淡,并且准备将邵春晓所言的闽靖公与海匪相勾结之事,以及一些旁观佐证送至帝都时,蒋文安委婉的表示,“邵春晓所言,终究只是他一家之言。且先前邵春晓就是因闽靖公御前进谏而受审。如今邵春晓又有参劾闽靖公的意图,这些东西递上去,咱们不过平白做了邵春晓的枪,刘大人三思而行啊。”


蒋文安其实挺憋屈,他年纪阅历皆在刘影之上。结果,刘影是正经的廉政司司长,而蒋文安却是左都御史王叡安的副手儿,至今为从三品之身。


而这次奉御命南下调查邵春晓一案,在此时,又牵扯出闽靖公家的案子。


这里头,究竟是邵春晓与闽靖公之争,不忿污蔑?还是真有此事?蒋文安一时也没个答案,官场中人,到了邵春晓与闽靖公这个地位,那要说句谎话,定是前因后果皆要编排好的,等闲不能给人瞧出破绽来?


邵春晓已是阶下之囚,陛下深恨贪鄙之人,蒋文安可以确定,邵春晓的未来绝不会太光明的。


邵春晓落到今日境地,与闽靖公密不可分。邵春晓不要命的要拉闽靖公下水儿,人之常情,至于邵春晓所言可信与否?


蒋文安实在是心里没底。


以往,纵使心里没底也没啥?反正一切有皇上做主。


可关键是,现在不比往日。


若非皇帝陛下病着,朝廷也不能这样乌烟障气。就是蒋文安自己也挺心烦,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在明湛跟前儿虽不是那一等一得用之人。


但,较其他的小鱼小虾也强上许多。只要熬上几年,自有一番青云之路。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安危难测,蒋文安纵使忠心,也得为自己、为家族打算一番了。


铁打营盘流水的兵。


对于世族,他们向来高傲的认为:铁打的世族,流水的王朝。


如山西蒋家,前朝时他们就是有名的世族,待大凤朝太祖皇帝起兵,他们又为大凤朝的皇帝所用,照样得享富贵权势。在他们看来,皇帝死不死的不要紧,要紧的是,得站对了队才好。


现在形势未明,蒋文安又是蒋氏家族培养的嫡系子弟,自然要为自己的家族考虑。


要蒋文安说,如今他与刘影在浙闽查案,最好的法子就是把查案的时间无限期的延长,最好待到内阁宗室之争结束,甚至在皇帝的宝座确定之后,再回帝都。


如此片叶不沾身,起码得个平安。


日后再图其他,亦不为迟。


蒋文安所想,不能不说是极妥当了。


谁知刘影道,“蒋大人,我们自帝都出发,到如今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查邵春晓一案是你我职责之内,但如今既然事关闽靖公,我们也不能装聋做哑,否则如何对得起陛下信任?”


刘影义正严辞,蒋文安真想刺他一句“皇帝陛下怕要换人做”啥啥的,不过,身为臣子,怎能说这样的话呢?何况明湛先前做皇帝做的不错,颇有人望。


蒋文安轻叹,“如今陛下久病,听闻已月数未曾上朝。”


“陛下不能理政,朝中也有太后代政,我等奉命来此,有嫌疑,只管往上报,此乃你我份内之责。”刘影并不是个暖和的性子,不过,蒋文安右都御史,俩人合作这许久,还真没出现什么分歧纠割。现下蒋文安欲压下闽靖公之事,刘影按捺着性子道,“若依蒋大人所言,不提闽靖公之事。不过,邵春晓之案已近尾声,若不提闽靖公府之事,估计朝中马上就有旨意宣你我回帝都的。”


蒋文安绝不愿意现在回帝都的,顿时脸露难色。刘影约摸猜到了蒋文安所想,道,“邵大人所言之事,多半缺少佐证,还需细查。只要我们将此事上奏,朝中定不会再派钦差,这事,还得落到我们手上。”


蒋文安琢磨一阵,终于同意,“刘大人思虑周详,既然闽靖公府有嫌疑在身,我们总不能辜负君父之望。”


“就听蒋大人的。”刘影很给蒋文安留脸面。


蒋文安笑,“在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咱们还是低调行事。”


“这是自然。”


明湛对于邵春晓与闽靖公之争,谁是谁非,尚无定论。


只叹道,“狗咬狗,一嘴毛。”


闽靖公是地头蛇,邵春晓也不是什么好鸟儿。亏得他先前还认为闽靖公说话实诚可信,如今看来,是闽靖公演技一流啊。


若非阮鸿飞、明湛、卫太后来这出钓鱼计,怕是非上了闽靖公的鬼当不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uoshuqxsb.com 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guoshuqxs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